子非魚
Fish Story

導演:黃肇邦 WONG Siu-Pong
片長:72 min
年度:2013
語言:粵
字幕:中、英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從小孩子的眼睛出發,探究他們如何在成人世界中成長的紀錄片。
 
佘偉豪和黃俊修是一對好朋友,自一年級相識開始,他們幾乎形影不離。香港出生的佘偉豪來自單親家庭,母親是內地人,同住不足一百尺的「劏房」;因為「續證」關係,母親經常要返回內地,為避免兒子在香港無人照顧,佘偉豪都會交託給同學的家庭照顧。而他的同學黃俊修,雖然來自越南家庭,但因佘偉豪經常被託管到他家,結果讓兩人成為了好朋友。每天清晨,佘偉豪和黃俊修都會走到大角咀的鮮魚行學校上課,兩人的基層家庭生活寫照,以及這種「互相照顧」的經歷,在這裡比比皆是。內地出生的董汝峰、譚志澤,甚至班上最受男生歡迎的黃嘉琪都有著同樣故事:家人為孩子們前途著想,毅然來到香港,屈膝於狹窄的房間裡生活;但對孩子們而言,一下子面對成長環境的改變,重新追溯另一個地方的認同和價值,是一種值得的「投資」嗎?一次上電視的經歷,卻改變了佘偉豪的故事。到底「家庭」對這群小孩子來說,是怎麼一回事?究竟社會的「成就」指標,與家長望子成龍的渴望,在他們而言,又是什麼?假如探聽孩子們對家長,對成年人,甚至對社會存有什麼「期望」,答案在成年人眼中是否不值一提?即使生活在不安定的環境中,孩子依然會努力嘗試展現其生命力,這是成年人不欲或無暇去理解的,亦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的本義。
 
【導演手記】
《子非魚》對我來說,是一部近乎實驗性的創作。一個人,每天背著沉重的拍攝裝備,右手拿著腳架,左手拿著水壺,就這樣去到學校,跟同學一起上課和生活。久而久之,家長和老師都在談論這個「哥哥」經常出現的原因。坦白說,拍攝過程中實在有太多的疑問, 連自己也未能逐一解答。「哥哥,你在拍紀錄片嗎?」「對!」「但你要拍什麼?」「不一定,想要觀察一下。」「你要觀察多久?」「不知道。」「你是電視台的人嗎?」「不是。」「這是你的工作嗎?」「說不上是工作。」「紀錄片會在哪裡播?」「我不肯定。」「那你拍來幹什麼?」
 
故事的開始,其實是三年前因工作的關係,深切體會到現今香港年輕的一輩,飽受家庭、社會和教育制度的折磨。在他們成長最關鍵的時刻,卻未能得到一個健全的環境學習,結果,其價值觀也隨著自身的際遇,以及不斷變遷的環境而改變,這是讓我感到最悲涼的。於是,「在成長歲月中,遇見怎樣的人,就會學習成為怎樣的人,然後孕育出怎樣的社會」這個概念,成了故事的開始。
 
抱著這麼單純的思考出發,沒有主角,也沒有故事基礎,往後發生的事情,當然絕大部分都會碰到一臉灰。但在拍攝過程中,實在有太多深刻的事情想要分享,就姑且先忍耐一下吧。我想說的是,可能我在紀錄片中沒有把大家關心的問題,很透徹地呈現出來;也不見得有把這些問題解說出任何答案;因為我覺得小孩子的世界這樣便很好了。如果你看見很多值得深究的社會問題,謝謝你;如果你喜歡看他們哭哭鬧鬧,謝謝你;如果他們讓你想起小時候的玩伴,想起自己哭過笑過說過的話,謝謝你。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不一定的。
 
 
※第十屆香港亞洲電影節-亞洲新導演獎提名(2013)
※第十一屆台灣南方影展南方獎-全球華人影片競賽紀錄片類入圍(2014)
※第八屆FIRST青年電影展-最佳紀錄片(2014)
※第二屆華盛頓華語電影節紀錄長片主競賽入圍(2014)
※第四屆法國「中國銀幕」紀錄片電影節-謝閣蘭獎(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