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旦路

English香港 /2012 / 72min / HDV
导演:卓翔


本地一部有關粵劇男旦(又名乾旦)的人物紀錄片,一個講述逆流者藝術生命的故事, 跨越七年的影像紀錄。
 
兩個香港青年譚穎倫與王侯偉選擇了傳統粵劇為事業,並立志成為粵劇界寥寥可數的男旦。二人懷著旁人無法理解的熱情,面對家人、行業、社會的不解與壓力,走著他們一意孤行的乾旦路。
 
在香港立志從事藝術從來都是一條逆流的路,既不切實際又難有明天。當知道前面的路是沒有未來,你還會選擇走下去嗎?
 

 導演簡介 
 
 
卓翔
 
卓翔,香港出生。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系。2012年聯合創立「映像先驗」。至今執導兩部講述粵劇及崑劇的戲曲演員紀錄片《乾旦路》(2012) 及《一個武生》(2015),影片先後獲邀到倫敦、紐約、三藩市、芝加哥、波爾多及東京等地作公開放映;憑《乾旦路》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新秀獎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提名。最新作品《戲棚》(2019)獲提名「第五十六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及「第三十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同時榮獲「香港電影導演會」執委會特別獎及獲選為「第二十六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年度推薦電影。
2017年獲邀到Tokyo Arts and Space作駐場藝術家,發展其劇場短編《He and I》。2018年聯合導演作品《肖像曲》於香港大會堂劇場上演,與三位不同地域的表演藝術家 (崑劇、能劇及歌劇) 共同合作,將紀錄影像延伸至舞台。
 
 
導演手記
 
 
故事就是這麼奇妙地發展。
2004年,紀錄片內的兩位主角王侯偉與譚穎倫初次相識,
當時王侯偉已對譚穎倫自小開始唱旦角很感興趣,於是主催拍攝一部以他為主體的紀錄片-「乾旦路」。
五年過後,因緣際會之下王侯偉讓我認識了這位元主角。同時王侯偉一直認為「乾旦路」還是有繼續探究紀錄的必要,於是我就重新整理這五年間的資料。過程中發現他倆的關係仍如絲緊扣,所以就銳意把他們的路同時放在影片中,作一次並置的探討,那就成了今天的「乾旦路」。
在製作這個紀錄片當中,完全感受到身份認同在現今世代的一種重要性,
即使有更好的技藝,但不受完全認同,也只能像過門而不能入的境地。
這是否證明了粵劇在香港這講求利益為本的地方,已失去它的生存空間?
又是否說明了這門傳統藝術已被主流意識轉化成一項課餘活動呢?
 藝術在香港從來都是奢侈品,若非生在富裕的家庭,是難以投放所有時間在藝術上;
往往會因為各種迫在眉睫的現實問題作出妥協。
這是一條絕對沒有前路的路嗎?藝術可以不單純是一種與趣嗎?
還有多少人會以藝術為他們的人生目標呢?
透過兩位不同背景、不同步伐的青年粵劇演員,以他們的路,道出我們這個世代,
只能抓緊當下的機會,為自己的付出,留下一段短暫的印記,
也是當下很多創作人(包括我)的一種情感投射。
 
《乾旦路》參展及獲獎
 
※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最佳音效獎(2012)
※第九屆香港亞洲電影節 亞洲國度單元(2012)
※第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 北京展映單元(2013)
※第三屆中國文化連線中國視像藝術節入圍競賽單元(2013)
※第十三屆廣州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新導演的候選影片(2013)
※第三屆華語視像藝術節 榮獲評審團三等獎(2013)

> 編輯(管理者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