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ppa_光影新鮮人 黃肇邦

[ 更新时间:2014-01-02 ]
 Cuppa | Issue 40 Jan 2014 | P16-18 | Cover Story
 
光影新鮮人-- 黃肇邦
 
 
 
我們把電影業稱為夢工場,只因它不但成就了很多的夢想,也給予很多人有做夢的理由。有些夢與現實相對,而有些夢可以在現實中兌現。紀錄片就是用現實交織的故事,在夢工場裡頭可能它不夠 Fancy,不是最能吸引大眾目光。但就如黃肇邦這個導演界新鮮人,只要交出有力量的作品,還是能讓人看見到。他的作品「子非魚」就讓他與「爸媽不在家」的陳哲藝、「回家路漫漫」的 Alphan Eseli、 「殭屍」的麥浚龍等並列角逐亞洲新導演獎。即使今天仍未達到同一高度,但還是在同一平台得到肯定,而他的故事又是在哪裡開始呢?
 
Q1.為甚麼會開始拍攝紀錄片?
我在大學讀書時在實習機構獲得機會拍我第一部作品「舞回路」,那是一部有關街舞的紀錄片。與那些青年交流中,讓我有很多啟發,想繼續了解他們。畢業後,又因在台灣實習的工作關係,認識到很多當地邊緣青年。回來後便計劃想以邊緣青年為主角,拍攝他們的故事。
 
Q2.那為何「子非魚」的主角卻是小學生,是否和你的初衷不符?
一開始我計劃拍攝的對象是青年,於是我寫了很多封信邀請一些中學參與計劃,給我拍攝,但因他們不願意面對鏡頭的關係而被拒絕。後來有人提議不如找鮮魚行學校,一開始我是有猶疑的。但及後想到,我想拍青年,其實也是由小孩成長而成。因此我想,了解小孩成長過程,或許可以找出邊緣青年是怎樣變成的,也回應到我當初想的主題。
 
Q3.說得像是冒險般的嘗試,一切也是在假設上進行?你又是如何找到片中的主角?
的確,這是一個近乎實驗性的創作。我一個人,每天背著沉重的拍攝裝備,就這樣去到學校。拍攝同學一起上課和生活的過程,希望能找到一些有趣的故事,當然也為這個紀錄片尋找一個主角。而事情自然不會如此順利,其中也會出現很多的疑問,不只是我會反問自己,那些小朋友也會走來問「哥哥,你在做甚麼?」、「哥哥、你在拍紀錄片?」、「會在哪裡播?」。很多問題,我也不能一一解答,但也許問題本身也包括了答案,就像最終片中的主角,就是當天走來問得我最多問題的那位學生。
 
Q4.很多人會歸類這故事,是在探討貧窮,實情又是否如此?
故事避不開說貧窮,但我不是刻意探討這群貧窮小孩的故事。正如一開首所說,我是在講一個成長故事,紀錄社會如何讓這群小孩長大,他們又是用甚麼角度看這社會。他們的本質都是充滿活力、有很多事也想做,我想讓大人們看到他們在未被社會染透他們之前,其實也很有活力。現在社會上常說要 Fight For 一些甚麼,那到底是為了當代的人,還是下一代呢?而我則認為應該是後者。
 
Q5.電影名字叫「子非魚」,應該不是只想說「安知魚之樂」這麼簡單吧,有其他含意?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就像說我們不明白小孩在想甚麼,所以一開始我的確有想從小朋友角度去發掘,看看他們的世界究竟在想甚麼。但拍攝到最後,發現其實我們是一早已知道他們的內心想甚麼,因你我也經歷過小孩的階段,只是在於我們現在有否用心去與他們溝通而已。要是這樣,那「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是否一定成立呢?
 
Q6.香港拍紀錄片是不是很困難、那香港紀錄片也相對地比較少?
看到一些報道,說現在沒有人拍紀錄片,我就會想,我不就是剛拍完嗎?其實,關心紀錄片的人是有,但從沒有想像般多。紀錄片的市場是比較細,現在會買電影戲票的人,也是對電影有一定的期望,覺得這是一種 Entertainment,給了錢買飛入場就希望被娛樂。但每套紀錄片也有不同形式去拍,有的會很淡淡然,只紀錄一個社區故事,看完後不會得到甚麼娛樂,那最後人們便會因花了金錢去買票也得不到預期期望而失望,下次就不會入場,沒有人看,就更少地方上映。
 
Q7.你曾獲邀參加「台北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那邊紀錄片和香港有甚麼不同?
台灣紀錄片做得很好,在商業角度與質素也能夠平衡。而台灣紀錄片已發展到一個模式,就是每每也以感人情節表現,這正是台灣現在常討論的事,但香港的情況是連這討論也未有,也難怪吧,畢竟香港人的口味不同。
 
Profile
黃肇邦 1986 年生於香港;2010 年畢業於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從事影像藝術及文學創作。首部紀錄片「舞回路」入選華語紀錄片節 2011,被評選為推介影片,其後在內地多個獨立影展中作放映;同年獲得 CNEX 基金會資助,拍攝個人第二部紀錄片「子非魚」,及後獲邀參加「台北國際華人紀錄片影展」,並獲 2013 香港亞洲電影節選映,更入圍角逐「亞洲新導演獎」。
 
《子非魚》紀錄了鮮魚行學校一班活在貧窮線下的小學生的生活。故事圍繞班中成續優異的佘偉豪和他的好朋友。這些孩子在嬉笑頑皮背後,承受著非一般的經濟和家庭壓力:他們有的來自單親家庭;有的靠微薄的綜援維生,所住的板間房曾面臨騷擾;有的是新移民,仍在學習適應……這些孩子親述面對貧窮和各種家庭問題的感受。電影從小孩子的眼睛出發,透過他們天真無邪的對答反映出他們如何從日常觀察、媒體報道等認識自己無力控制的成人世界和社會問題。
 
導演 : 黃肇邦
片長 : 72 分鐘
語言 : 粵語(中英文字幕)
預計 1-3 月將舉行特別放映
 
Text by外野、伍悅
Photo by佘世培、CNEX香港(劇照提供)
Special thanks to Sun Pa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