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2016 - 精彩回顧(一)

精彩回顧(二)
 
「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2016,精選30部紀錄片作品,於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為大眾呈獻40場放映及映後談活動,透過影像與對話,描述寶貴心靈資產從消失到重生的軌跡。以下是2016年2月至8月期間的花絮片段:
 
【2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光華映像沙龍】
第一至四場放映及座談會-童年有夢/ 教育政策/ 在家自學/ 童眼世界
2月19至20日,我們與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聯合獻演台港五部教育佳片,包括《家長應援團》、《野球孩子》、《教改學堂》、《宅.私塾》和《子非魚》,而主持跟嘉賓的陣容亦相當鼎盛,有晨曦青少年文教基金會發起人王冰、《家長應援團》導演葛思恆、專欄作家許驥、《教改學堂》導演兼CNEX基金會共同創辦人暨製作總監張釗維、英華小學創意及出版總監馬鎮梅以及台北中山女高教師、台灣翻轉教育推手張輝誠,四場活動合計有超過250名觀眾參與。

 
【3月「愛去愛來」題紀錄片巡展 x 香港女性電影節】
第一場放映及專題研討會
《最後一次跳舞》浸會大學放映場次,得眾多學生觀眾支持,右圖為嘉賓跨性別資源中心主席梁詠恩(左)與浸大人文及創作系何建宗博士(右)的映後對談。
 
第二場放映及專題研討會
《苦楚我名》浸會大學放映現場,有香港女性電影節總監黃鈺螢(左)及大專同志行動Action Q代表(右),主持映後談。右圖為是次「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之紀念品,贈予填交問卷的觀眾。
 
【3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嶺南大學藝術節】
第一場放映及專題研討會
感謝嶺南大學核心課程及通識教育辦事處、電影研究中心、嘉賓視覺研究系講座教授樂美德(左圖右)、主持兼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主任陳效能教授(左圖左)以及七十多位學生和公眾人士的參與,就紀錄片《最後一次跳舞》的視覺、製作和故事作深入討論。
 
第二場放映及專題研討會
《行者》嶺大放映場次,吸引六十多位學生和公眾人士到場,右圖為映後談嘉賓嶺南大學中文系
教授魏艷(左)及城市大學創意媒體學院教授魏時煜(右)。

 
【4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文藝復興「藝行沙龍」】
第一場放映及映後談
中環藝穗會樓上劇場座無虛席。
劇場及舞蹈工作者黄大徽。
舞作人伍宇烈。
黄大徽(左)和伍宇烈(右)論述紀錄片的拍攝手法和形式。
主辦單位代表與嘉賓留影。
 
                       
第二場放映及映後談
《最後一次跳舞》映前討論「誰較誰更平等?如何保障香港性小眾權益和締造平等機會」。
 
獨立藝術工作者馮美華(左)和大愛同盟總幹事梁兆輝(右)和觀眾進行交流。
 
 
 第三場放映及映後談
嘉賓(左起)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會長莊陳有和劇場工作者陳衍泓。
 
主辦單位代表、手語/韓語及口述影像員與嘉賓莊陳有和陳衍泓留影。
 
 
【4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浸大社工系青年實踐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制度主流成就以外的可能性」紀錄片放映及座談會
「香港教育制度主流成就以外的可能性」紀錄片放映及座談會現場,有三十多名觀眾參與討論。
 
 
 
 
(左起)《超越7分鐘》導演洪麗晶、浸會大學社會工作系講師及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副主任邵家臻、《家長應援團》導演葛思恆。
 
【4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香港紀錄片拓展計劃】
第一至六場放映
4月20至28日期間,香港紀錄片拓展計劃與CNEX攜手合作,一共舉行了六場放映活動。
 
 
每場也有不少觀眾發問,涵蓋多個範疇,帶來一場又一場思考跟趣味性並重的討論。
 
 
《臉書啟示錄》的映後談有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何家珩博士和港大新聞系學生Joy。
 
 
4月20日《大同》的放映現場,有接近一百名觀眾,場面壯觀!
 
 
《大同》映後談,(左起)獨立電影導演應亮、中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專業應用副教授潘達培及港大新聞系學生陳靜。
《地毯上的烏托邦》映後談,(左起)影評人鄭政恆、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全球研究社會科學學士課程主任及副教授沈旭暉。
 
【4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蒲窩青少年中心「穿越社區藝術同創計劃 - 隨地播影」】
赤柱廣場 G/F露天廣場放映活動
CNEX「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 x 蒲窩青少年中心「穿越社區藝術同創計劃 - 隨地播影」放映現場。
 
一家老少、情侶、外國朋友也紛紛前來欣賞影片。
 
 
蒲窩青少年中心代表(左一)、CNEX代表(左二及三)和兩位主持拍照留念(右一及二)。
  

 
【5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羅健熙區諾軒議員辦事處】
《不老騎士》南區放映會
《不老騎士》南區放映會,得到超過一百名觀眾的支持,
當中很多更是超過七十歲的公公婆婆;而資深藝人林小湛女士的分享,
亦正好呼應影片中的「不老」精神,讓大家體會到「夢想如何令人青春常駐」!

 
【6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
正面心理電影欣賞會@沙龍文化產業研究所
心理學家兼大學講師鍾礎斌先生(Indie)主持映後談。
現場對現今教育制度、跨代貧窮、孩子成長迷思等命題的討論氣氛非常熾熱。
有一位小妹妹即席作畫,表達她對《子非魚》的觀後感!
從事教育行業的三位觀眾,對小孩子的處境體會猶深。
 
【6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浸會大學社工系青年實踐研究中心】
「虎媽的完美比賽?對新一代之期望」-《家長應援團》紀錄片放映及座談會
映後談「虎媽的完美遊戲?對新一代之期望」,我們有幸邀得《家長應援團》主角方子熙(左二)和其父母(左一及三)、導演葛思恆(右二)以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工梁詠欣(右一)主持並參與討論(《家長應援團》的台灣導演黃郁芳亦透過Skype同步參與)。其中,方氏家庭的現身說法,更是大力印證了「成長/成功的不同可能性」,呼應題目「對新一代之期望」;而作為父母,方生方太亦重申:「開心的日子,是用錢買不到」,他們樂於看見兒子自由自主地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
 
觀眾當中,不乏熱愛體育運動的年青人,也有家長陪同喜歡打棒球的女兒前來欣賞電影。
 
兩位觀眾對體育的熱愛程度不一,但都贊同運動對個人成長的裨益
 
 

【7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冲天》紀錄片放映及與導演張釗維會面
放映活動現場,導演張釗維正以視像會議與主持張灼祥先生及觀眾進行互動
感謝主持張灼祥先生以國語和英語作即場翻譯和提問,帶動映後討論。
觀眾把握機會,詢問導演有關拍攝、取材和情節處理等多方面的問題。
 
【7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香港盲人輔導會
《子非魚》口述影像電影欣賞會
CNEX「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 x 香港盲人輔導會《子非魚》口述影像電影欣賞會現場。
感謝顏素茵小姐悉心撰稿以及全程完美聲演,為觀眾帶來一次美好的電影欣賞體驗。
導演黃肇邦(中)明言未來在製作時會改善收音和混音的效果,提升電影的「可聽性」。
 
口述影像是一種協助視障者接收影像訊息的口語技術,用於電影和電視的播放時,在不干擾節目原有之聲音訊息和對白的情況下,將影片中的視覺成分如空間佈景、人物表情、動作等資訊,用口語敘述出來。
 
香港盲人輔導會訊息無障礙中心經理陳麗怡女士(Emily,右)代表致送口述影像光碟予黃肇邦導演(左)作紀念
 
 
 
 
 

【8月「愛去愛來」主題紀錄片巡展 x 沙龍文化產業研究所】
奧運以外 ·《里約之路》紀錄片放映會
映後談嘉賓:(左起)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倡議經理馮素霞小姐、
Voices of Youth青年主持王亦臨、馬仲寧。
 
CNEX「愛去愛來」紀錄片巡展 x 沙龍文化產業研究所- 奧運以外 ·《里約之路》紀錄片放映會現場
 
選取《里約之路》,是希望為大家提供一個傳媒、旅遊節目以外,認識巴西/ 里約的全新視點。
 
觀眾就討論作出回應,並向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倡議經理Sofia了解香港及巴西街童的現況。